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孔子努力名言(66句)

时间2023-10-25发布admin

孔子努力名言

1、寂寞的孔子拄着拐杖,倚在门口,眼中满是期待。子贡来了。孔子一看见子贡,就说道:“赐啊,你怎么来的这么晚啊?”此刻,孔子的眼中满含热泪。孔子唱了他生命中最后一首歌:

2、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5、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6、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7、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10、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1、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12、《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大学》

13、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14、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5、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1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7、真相: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18、儿子夜间守孝, 到了天亮,把睡觉的地方打扫干净,被子之类拾掇好就可以了,不妨碍子女白天做什么事。若误解为白天也要守孝三年,那地也无法种了,全家老少怎么吃饭?

19、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20、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2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2、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2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5、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秦伯》,一般人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理解为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句话在现在看来,绝对很明显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几千年来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权术,小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辈子,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封建统治者奉为至宝,但问题来了,这样的一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26、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27、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

28、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29、误解:“愚不可及”出自《论语·公冶长》,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愚蠢到了极点,别人都赶不上。但孔子口中的“愚不可及”却并非是这个意思。

3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3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3、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4、(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35、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解。

3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37、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

38、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3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0、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41、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4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4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45、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47、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4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49、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50、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5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52、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3、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55、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56、有杀身以成仁。——《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5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5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5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60、朽木不可雕也。——《论语》(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61、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62、(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63、(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6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65、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