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本杰明富兰克林对美国的意义(35句)

时间2023-08-23发布admin

本杰明富兰克林对美国的意义

1、朱克曼:大约七八年前,我第一次到中国,那时拥有语言天赋、有能力抛开翻译直接以英文文献做第一手研究的年轻历史学家,数量正在递增。在天津举办的一次学术会议上,许多中国学者竭力向外国学者表达工作的艰难:图书馆只有一些最基本的二手资料,馆藏的原始文献更是少得可怜;很多文献都已经电子化了,但只有少数经费非常充足的大学才有能力购买;而将中国历史学家送到美国档案馆做研究本身,也难以解决中国美国史发展的实际问题,毕竟出国深造机会难得,花费又高,是一种少数人享有的特权。这些问题带来的结果是,在天津的学术会议上,中国学者因为无法获取第一手的基本文献而为此吃尽苦头,即便论文有精彩的洞见,少得可怜的材料并不足以支撑他们在论文中所表达的基本观点。

2、八月中旬的费城异常炎热。这是我第二次来。上次是2000年,走马观花了半天,这次趁着在沃顿商学院学习一周,有机会深入一些地走进费城,这座最具历史意义的美国城市。

3、书中在提及这段历史时,显得并不是那么愉快。哥俩的合作在一开始还算顺利,但到后来两人产生了分歧。本杰明考虑到这份报纸已经难容他时,即便是念及哥哥的情分,也没有抱太多的幻想,毅然决定离开,到别处打拼。本杰明的离开成了詹姆斯的心头大患,在他看来,不想合作就没好日子过。詹姆斯东奔西跑向波士顿的其他老板们屡进谗言,为的就是让本杰明无路可走。  

4、读书的好处不言而喻,富兰克林可能是近代通过读书不断完成自我成长的最佳典范。由于出身卑微,家境困难,富兰克林只上了2年的语法学校,其一生的成就基本靠读书自学而成。

5、世界上第一条有史可查的广告是3000多年前在古埃及首都,织布匠哈布为了寻找逃走的奴隶谢姆,散发了写在古老的底比斯草纸上的广告传单。传单约有现代32开纸大小,大致内容是:

6、奴仆谢姆从织布店主人哈布处逃走,坦诚善良的市民们,请协助按布告所说将其带回。他身高5尺2寸,面红目褐,有告知其下落者,奉送金环一只,将其带回店者,愿奉送金环一副。

7、富兰克林高度肯定经济独立的重要性,认为经济独立才能免受强权压迫。他说:“空口袋很难立直,……如果你还不了债,你的债权人有随意剥夺你的自由的特权,使你终生身陷囹圄,或者把你卖作奴隶!”

8、    可能由于我很少接触这类书籍的原因,再加上英译中语义有变,读起来没有如沐春风或者甘之如饴的感觉,反而觉得枯燥。

9、    本人读书就不多,传记或者励志类的书籍读得更少了。我想可能是因为读小学开始就看到书店、书摊到处都摆着卡耐基或者人物传记之类低劣包装的盗版书有关,从我内心深处就深深抵触这类书,连翻开的欲望也没有,还觉得这都是别人的成功啊,与我何干。

10、富兰克林的魅力,很大意义上来自于在他身上相得益彰的无数彼此矛盾的事实:

11、富兰克林的自传没有成功者的夸夸其谈,他不是站在讲台上自吹自擂,他没有吹嘘成功也没有夸大困难;他没有恃才傲物的自负气,讲起道理来也不故作高深,免去了学院派的晦涩精深;他是一个谦逊的成功者,著作等身、成就斐然,依然弯下腰来和我们促膝而谈。  

12、▲《穷理查年鉴》中充满智慧箴言,例如“玻璃、陶瓷和名誉都很容易破裂,而且永远无法弥补”

13、作为一名天才的科学家、作家和思想家,富兰克林的大名在法国可谓家喻户晓。他的《穷理查年鉴》是法国经久不衰的畅销书,他在电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尤其是避雷针的发明)连法国科学院院士也自愧不如,他的民主自由学说跟法国启蒙思想如出一辙,在法国科学家和知识分子当中更是广受追捧。

14、就这样,富兰克林入乡随俗,像法国上流人士一样崇尚闲暇,觥筹交错、言笑晏晏之间,就把军国大事给办了。实际上,富兰克林不是个徒有其表的“师太杀手”这么简单,对这样举重若轻的传奇人物,生性浪漫的法国人无法不为之倾倒——毫不夸张地说,在踏上法兰西国土的一刹那,他在颇具英雄情结的法国人心目中早已是“美洲的牛顿”,是发动和领导美国革命的盖世英雄!

15、他不曾担任任何一届总统,但他的头像,至今却被印在面额最大的美钞上。

16、▲托马斯•杰斐逊毫不掩饰他对富兰克林的敬仰

17、富兰克林不同于其他令人感觉遥不可及的先贤,他个人奋斗的历程,建立了以中产阶级品德和价值观为上的美国认同。他以通过个人努力,培养个人品德,推动社会公益的价值观帮助美国建立了一个由普通民众构成的全新统治阶级。每个不同时期对富兰克林的不同评价都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价值观,无论是浪漫主义时期对他实用主义的批评,还是商业时代对他领导力的推崇,对富兰克林了解和学习都是有启发意义的,至少可以帮助思考:人们怎样才能活得有益于自我和社会,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18、他的13条自律法则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仿效,争取建功立业。找了几个版本,综合起来,整理如下:

19、    而且从富兰克林的十三种美德与曾氏日课十三条的内容来看,中西圣哲追求修养何其相似。如节制、俭朴与保身;沉默寡言与谨言;决心与读书不二;镇静与静坐;诚恳、公正、中庸适度与主敬等。二位先哲皆从年轻就下决心躬身践行各自的十三条,终身不辍,成千古大业。

20、▲载人气球要到3年后才升空,富兰克林就早早构想出它的军事用途

21、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22、也就是说,这一反事实假设值得玩味。在新政府的成立一年之内,富兰克林去世,他是建国之父中唯一坚定地反对奴隶制的人。正如你所问的,倘若潘恩没有被边缘化,事情将会如何发展?

23、我无法不想到中国。1723年,一个衣衫褴褛的17岁少年逃离家乡,在费城下船,在街上游荡,买了3个面包圈充饥。而1790年离世的时候,他给费城留下了北美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给穷人看病的医院、自愿消防队、保险互助会,还有路灯、巡逻、邮政等市政系统。很容易地,我会想到公民的社会责任。事实上,富兰克林的公益之举深刻影响了美国人的行为。但同时,我又在想,如果没有个人先于社会、社会先于国家的意识,而把一切都当成国家的事,由国家来安排,个人能有多大空间真正去参与社会的建构和服务呢?

24、“如果你不想一死就被忘记,要么写点值得读的东西,要么做点值得写的事情。”--富兰克林

25、落款:能按照您的愿望织出最好布料的织布师哈布。

26、朱克曼:贝林当然不会同意本杰明·拉什的看法,相反,他会把拉什挑剔而充满怀疑的立场视为一种志得意满的态度。不过贝林也不如他的学生戈登·伍德那样自鸣得意,后者将奴隶解放、女性解放、以及美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件进步的发展都归功于美国革命时代的话语。对我而言,苦读拉什对美国革命主流叙事的挑战看似愚蠢,但却是反驳贝林关于“自由的蔓延”(contagionofliberty)以及伍德持续的、也是充满争议的维护美国革命激进主义的关键。不仅如此,伍德是嫉恨法国革命的一个糟糕案例。他极端地试图相信,倘若法国革命(或者从冷战的意义上看,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可以称得上是一场真正的革命,那么美国革命就更加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革命是要震惊世界,并且急剧地、戏剧化地改变国内和整个世界的面貌。

27、戈登·伍德指出,美国革命是一场社会剧变,不只在法律意义上创建了美利坚合众国,也真正地改变并塑造了美国;其摧毁君主制、建立共和制的同时,缔造了一个全新的美国社会。您是否认为他的论断过于自信?

28、创立一份有意义的事业是值得推崇的,哪怕是真的从零开始。

29、在富兰克林身上,充分体现了“不论家世和背景,每个人依靠自身的能力和成就,都有机会能获得更好、更富裕和充实的生活”(詹姆斯•亚当斯语)的平等主义气质。和美国精神中那种“坚信上帝的选择,救赎只有获得上帝的怜悯”的特征所不同,富兰克林代表的是“救赎可以通过自我的努力工作来实现”的方向。他相信社会流动性而不是固化的阶层,反对源于出身的特权,他秉承中产阶级道德而非神学道德,反对任何贬低普通民众的思想。(艾萨克森)

30、    相较于第三部分富兰克林因为各种各样徇烂的业绩而被称为政治家、思想家、作家、发明家和外交家等,第一部分显得尤其平凡而琐碎,甚至让我一度看不下去了,因为我认为如此杰出的一个人应该一辈子都轰轰烈烈才对。但是回过头来一想,第一部分除了描述富兰克林的平凡,更写了富兰克林的坚强与努力。虽出身寒微,却从小心怀航海梦想;10岁被迫辍学却一直坚持自学,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这为后来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甚至起草了与日月同光、泽耀万世的《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12岁起在哥哥印刷铺当学徒,但是从来不屈服于脾气暴躁的哥哥,又与哥哥失和后,一个人离家出走费城,才有了后面的一切故事……

31、另外,没有高学历的富兰克林竟然去研究电学,并做了用风筝实验证明闪电是电的著名实验或许也更折射出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之前的18世纪,人们普遍对于自然科学以及理性的推崇,当然这也是后来很多美国人的典型特点。

32、“不想死后为人遗忘,那就写些值得一读的东西或做些值得一写的事迹。”

33、当他去世后,当时最著名的诗人菲利普·弗瑞诺写了一首悼念的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34、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立场,晚年的富兰克林提出废除奴隶制,将废奴作为最后一项公共使命。去世前一年,他在公众演讲中说:“那些不幸福的人,长久以来一直就被当作畜生对待,太容易在人类的普通标准之下沉沦了。锁在他身上的链条也束缚了他的智力,损害了他内心对社会的归属感。”他的请愿书遭到了奴隶制拥护者们的尖锐批评,有人说《圣经》对奴隶制进行了认可,更多人认为一下子给几十万黑奴自由对社会冲击太大,既不实际也不安全。但他始终坚持,“人类都是由万能的上帝所创造的,与其关怀下的万物一样,生而平等,并都可以享受自由。”他的平等主义成为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