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朱子治家格言多少字(68句)

时间2023-08-04发布admin

朱子治家格言多少字

1、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朱子治家格言多少字)。

2、(注释):与肩挑贸易:肩挑指肩挑货物到处销售者。贸易,以金钱或货物交换货物,俗称买卖。温恤:温,指温存,殷切慰问。恤,抚恤。

3、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4、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朱子治家格言多少字)。

5、译文:一碗粥一碗饭,应当考虑它们是来之不易的.(衣服,布料上的)半丝,半缕线,一定要想他们来的是很困难的。

6、译文:不要盖奢华的房屋,不要谋取肥沃的田地。

7、于己,明德守信;于人,乐善谦礼;于家,相敬和睦;于国,奉公守法。

8、  (注释):伦常乖舛:伦是指人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常是指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伦常就是人类相处的伦理道德。乖舛(chuǎn):违背,乖是冲突的意思,舛是错乱的意思。

9、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10、(译)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11、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人吃的一点一滴应当很好考虑它来得很不容易)

13、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才,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14、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15、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16、居家诫争讼,讼则终凶;处世诫多言,言多必失。

17、嫁女儿选择品质好的女婿,不索要贵重的聘礼.娶儿媳要求端方的淑女,不要计较厚重的陪嫁。

18、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19、锅碗瓢盆奏响以德治家和谐曲,柴米油盐烹调勤俭孝悌幸福味。

20、自(zì)奉(fèng)必(bì)須(xū)儉(jiǎn)約(yuē),燕(yàn)客(kè)切(qiè)勿(wù)留(liú)連(lián)。

21、  (注释):匿(nì)怨:对人怀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22、10爱岗忠职守,自律树形象;为官需勤政,廉洁莫贪赃;为民办实事,造福在一方。

23、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得多么不容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品的生产是多么的困难。

24、(解读):这句话对今天的都市人仍然有着莫大的意义。现代都市人总是感觉累,这种累不是别人加给你的,是你自己加给自己的。物质的增长永远没有贪欲的增长速度快。有了房子还想要车,有了小房子还要要大房子,永无止境的欲望才会带给自己压力。早在明代朱先生就告诉你: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下面的话隐含其中:这样你就会活得简单而快乐。

25、(译)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26、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朱子治家格言》讲记/蔡礼旭讲述.—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206重印)ISBN978-7-5012-5054-7Ⅰ.①朱…Ⅱ.①蔡…Ⅲ.①家庭道德—中国—清前期②《朱子治家格言》—研究Ⅳ.①B8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49029号

27、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28、性格乖僻自以为是,后悔的事情和失误肯定会多;颓废懒惰自甘现状,家道是难以成就的。

29、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30、译文:三姑六婆那些人,她们实在是荒淫和盗贼的媒人(这里不是"三姑六婆,而是指一些爱搬弄是非的女人,象水浒里面的王婆);美丽的婢子漂亮的妾,这并不是家内的福气。

31、施(shī)惠(huì)無(wú)念(niàn),受(shòu)恩(ēn)莫(mò)忘(wàng)。

32、(解读):前半句写“为人谦和”,后半句写“人伦常理”。待人接物,与人交谈,冷酷无情,过分刻薄,也不会生活得安乐、美好;违背了人与人相处的各种准则,就如父子、兄弟间的长幼关系等,就要立刻纠正。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惜我们小天地,永远充满着太平。相亲相爱同相敬,家庭才会有温馨。谦虚人人都仰慕,礼让个个受欢迎。

33、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34、(译)不要贪图那些不属于你的财物,不要喝过量的酒。

35、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家族之间互相争斗打官司,最后是两败俱伤。)

36、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37、杜绝邪念、歪念、贪念之心,齐走勤劳、节俭、富家之路。

38、  (译文):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39、  (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40、勉学立家,明德养家,文明治家,孝悌传家,勤俭持家,赌毒败家。

41、对于兄弟叔侄,要多多安抚贫寡;长幼内外,应当家法严格。

42、解读:这句贤文警示我们不要以强凌弱,要珍惜生命。孤儿寡母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弱势群体需要社会从心理和生活上更多关怀关照。否则,仗势欺凌孤儿寡母会不得人心,受到道德谴责。

43、如同一颗种子的萌发,需要丰沛的阳光雨露所构成的适宜的自然生态;一个孩子的成长,也需要良好的初心正念所营造的优质的家庭生态。

44、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别人有了高兴的事儿,不可妒忌,生气。)

45、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饮食少而精细,就是蔬菜也能比上等的饭菜还好。)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子,也不要总谋划得到好的土地。)

46、  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47、    朱子家训明·朱用纯著《朱子家训》亦称《朱柏庐治家格言》,简称《治家格言》。作者朱用纯,字致自号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朱用纯始终末入仕,康熙年间有人要推荐他参加朝廷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固辞乃免。其一生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其著作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愧讷集》、和《大学中庸讲义》等,其中以506字的《朱子家训》最有影响,三百年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48、见富贵而生谄(chǎn)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49、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0、《朱子治家格言》教人以厚道待人,以礼仪处世,以勤俭持家,以诗书为高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教人不贪念:“莫贪意外之财”;教人正直从善:“勿恃势而凌逼孤寡,匿怨而用暗箭。”这些格言警句虽然离我们有一定远的时间,重了一点家庭色彩,但读起来并不过时,这就是中华美德,最能炼就人的意志,培养人的情操,最普通的人生美德。

51、  (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52、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猜忌。

5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4、  (译文):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55、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56、居(jū)家(jiā)戒(jiè)爭(zhēng)訟(sòng),訟(sòng)則(zé)終(zhōng)兇(xiōng)。處(chǔ)世(shì)戒(jiè)多(duō)言(yán),言(yán)多(duō)必(bì)失(shī)。

57、童子和仆人不要选面貌俊美的,妻妾一定不要浓装艳抹。

58、(译)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59、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60、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61、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62、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63、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64、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65、見(jiàn)富(fù)貴(guì)而(ér)生(shēng)諂(chǎn)容(róng)者(zhě),最(zuì)可(kě)恥(chǐ)。見(jiàn)貧(pín)窮(qióng)而(ér)作(zuò)驕(jiāo)態(tài)者(zhě),賤(jiàn)莫(mò)甚(shèn)。

66、3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之际,著名学者、教育家朱柏庐写下的《朱子治家格言》,就是这样的“底层密码”。这篇只有524个字的格言,凝结沉淀着中国文化千年以来,对于修身齐家之道的深刻思考。百年以降,他所倡导的价值理性,穿越时空变迁,在亿万个中国家庭里蔚为大观成风化人,并在与现代先进教育理念的相互印证中,不断放射出夺目的人文精神之光。

67、孩子的成长,首先需要的,就是划定一种价值观的底线和边界。而《格言》里的这些教诲,如果能成为更多中国家庭的家风,毫无疑问,就是帮孩子在成长之初,树立起一道“道德的围墙”。它终将在“三观尽毁”的复杂境遇里,成为一剂“人格疫苗”,让人性本善的童年,不被自私自利、放任乖戾的人性暗角所侵蚀,而是始终对这个人间充满善意与温情,永葆感恩之心,永葆宽厚之念、永葆悲悯之情。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