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中秋节(47句)
关于中秋节
1、 韩语称“추석(秋夕)”“중추절(仲秋节)”“가배(嘉俳)”“중추(仲秋)”“가배일(嘉俳日)”“중추가절(仲秋佳节)”。是扫墓并用新收获的谷物和果实祭祀先祖的日子。回乡探亲,向亲朋戚友送礼亦是过中秋节的习俗。所以英文亦把朝鲜半岛的中秋节叫做“韩国感恩节”(KoreanThanksgivingDay)。
2、又如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中的“携榼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等。这些描述中的中秋节更像是达官显贵和市民阶层的一种娱乐和游艺活动,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民间节日。
3、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4、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5、 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灵、迎新谷,他们称为“八月节”。
6、出行前,到政府相关疫情网站提前了解目的地病例报告及中高风险地区情况,随时了解疫情及防控信息,注意查询目的地相关防疫政策。
7、月到是秋分外明,又是一年团圆日,祝你节日愉快,身体安康。
8、 这里明确写到了中秋节晚上,贾母和众人焚香祭月的情形。其实中秋祭月也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据资料记载,早在周朝时期,就有中秋祭月习俗,如今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时期皇帝祭月的地方。
9、 其实也不难猜,对于贾府这样的贵族,中秋佳节赏月,公子小姐们自然是写诗作画最多,所以湘云、黛玉中途离席,后来两人在凹晶溪馆联句,就连妙玉也在中秋续了湘云黛玉二人的诗句。
10、月亮来了,它先穿着淡橙色的晚礼服走进大堂,向大家问好。我们在街上走着,月亮调皮地跳过树梢,藏在屋檐下,又突然掠过屋顶,跃过矮墙。它飞快地跳着有节奏的华尔兹,迈着轻快的舞步,在我眼前闪过。它仿佛是在卖弄自己高超的本领以赢得无数观众的掌声。
11、不同类别月饼糖分、油脂等含量不同,消费者可根据个人喜好选购。部分月饼糖分、油脂含量较高,建议不要过量食用,并保持均衡饮食。
12、有一个女生朋友,她说最怀念小时候的一个中秋节,有一个关于“吃耳朵”的故事。
1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4、看着天空上硕大硕大的月亮,我感到十分的新奇,这才是我看到过的最圆的月亮呢!向外放眼一看,有许多人家都在观赏月亮呢。有句话说:月是故乡明。我觉得家乡今晚的月亮才是最亮最圆最美的那一轮。
15、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____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6、 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当明月升空时,请数位被推选出来的老人攀上望月架。待老人望月之后,再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17、这是直接按照中秋节逐字翻译过来的,“中”翻译为middle,“秋”翻译为autumn,“节”翻译festival或者day,所以最后就变成了Mid-AutumnFestival、Mid-AutumnDay、TheMid-AutumnFestival。
18、中秋节的习俗。中秋习俗主要包括祭月、拜月等与月亮有关的信仰习俗,也有赏月、玩月等娱乐习俗,再有就是互赠月饼、瓜果等礼物以及合家团圆的习俗。古人过中秋基本上就包括如上内容,即中秋前后互赠月饼等礼物,中秋夜合家团圆,一起赏月、走月。
19、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场上藕的品种主要有两种,即七孔藕与九孔藕。
20、中秋节是一个由来很久远的一个节日,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了中秋节,中秋节是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家家户户都盼望着团聚,在这一天月亮是圆的,家人们相聚在一起赏月聊天吃月饼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21、中秋小长假临近,你是不是早已按捺不住这股过节放假的兴奋劲儿了呀,中秋怎么过?放假玩什么?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中秋当然要回家看看、与家人团圆,但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回家的小伙伴们也没关系,素来注重人文关怀的贵州习酒最懂你们思念的心啦。
22、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23、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
24、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25、Theroundestmooncanbeseenintheautumn. Itistimeforreunions.IwishyouahappyMid-AutumnDayandawonderfullife.
26、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7、在保质期内食用月饼,食用前应注意观察月饼外观是否正常,有无异味、霉变等现象,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食用。
28、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着祭月、拜月的风习,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收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竖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等四阶段。(参看何星《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由此可知,在偏远民族中仍传承着遥远的祭月古俗,在中秋时节人们能够与月神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这与少数民族的文化特性有关。
29、中秋正值秋天收获的季节,民间在对神灵酬谢的同时,也祈求着生殖的力量。上古“合男女”是秋收后的主要人事活动,古代秋社中的祈子仪式就是这一活动的时间规范。中秋节出现以后,男女相会,祈求子嗣习俗逐渐转移、合并到中秋节俗之中。妇女对月祈祷与月下出游大都与婚嫁子嗣相关。中秋夜游玩月在宋代已经流行,明代亦盛,特别是在江南苏杭地区,杭州西湖“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清代以后俗称为“走月亮”,中秋夜,妇女盛装出游,踏月访亲,或逗留尼庵,深夜不归。“走月”是民间妇女的解禁日,在“结伴闲游”的背后隐含着祈求生殖的意义。据同治《江夏县志》记载,中秋夜江夏城中滋阳桥特别热闹,桥上的石龙首成为出行少妇争相抚摸的对象,为的是能得到媒神的恩惠,祈子的意义十分明显。近代南京盼望子嗣者,先游夫子庙,然后过桥一行,说是可以如愿。近代湘潭一带,中秋游宝塔的习俗,也与“走月”一样,祈求着人类的生殖与健康,当地传唱这样一首歌谣:“八月十五游宝塔,带起香烛敬菩萨。老人家青头发,后生子有财发,堂客们生个胖娃娃,满妹子对个好人家。”“摸秋”或者称“偷瓜送子”是南方地区普遍流行的中秋祈子习俗,人们在中秋之夜,到田间“偷”瓜,然后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将描画成婴儿模样的冬瓜或南瓜送给婚后数年不育的夫妇,以求瓜瓞绵绵。南方少数民族的男女青年中秋跳月,对歌联欢,更是保存了中秋月下活动的原始属性。湘西、黔东侗族流行着中秋“偷月亮菜”的习俗,传说这天晚上天宫仙女下凡,将甘露洒遍人间,人们在月光下“偷”这种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就能获得幸福。偷瓜菜的地点,青年男女各有自己的选择,一般都去到意中人的园中去“偷”,偷时嬉笑打闹,引出自己的情侣,共享“偷”的幸福果实。(巫瑞书《南方传统节日与楚文化》)
30、类似这种中国风味的翻译还有很多,如kungfu(功夫),taiji(太极)等。
31、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32、中秋节在2006年5月20日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33、 云南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的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婚约。
34、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35、月饼的制作在明代后期的北京已经十分考究,价格也不便宜,“市肆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宛署杂记》第17 卷)清代北京中秋祭月除香灯品供外,就是团圆月饼。清代后期北京出现了品牌月饼,前门致美斋的月饼为“京都第一”。一般供月的月饼到处都有,大的直径有尺多长,上面绘有月宫、蟾蜍、玉兔等图案。北京月饼有祭祀完后分食的,还有一种吃法是将月饼留到岁暮除夕“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酌中志》卷20)
36、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37、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在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也要为其留下一份,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月饼在外国人称为Mooncake,这个节日也被称为月饼节,即MooncakeFestival。
38、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39、《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40、 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41、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举头望明月,望的是家的方向,低头思故乡,思的是家的味道,而月饼里,藏着所有人的故乡,快去参加贵州习酒《月圆醉馋故乡味》H5互动,制作你心中的醉馋故乡味,并在本条文章评论区留言:你的醉馋故乡味是什么?分享你的故乡味里藏着的故事,9月20日中午12:00将抽取5个走心留言,每人可获赠一瓶100ml习酒·窖藏1988!
42、严禁违规取得、持有、使用健身卡、会所和俱乐部会员卡、高尔夫球卡等各种消费卡,严禁违反公务接待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打着“公务接待”“商务活动”“外事活动”等旗号,领取、发放、赠送上述卡或券;
43、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____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4、各地对月亮神的形象有不同的描述与理解。在福建汀州一带,中秋夜有“请月姑”的习俗,儿女在月下设果饼膜拜致词,请月姑以卜灾祥。浙江西安县小儿女凑钱备办糖、米果、茶等环供月下,名为“拜月婆”。诸暨的大户人家在中秋节制作大月饼,杂以瓜果,“叠案供月,谓之‘宴嫦娥’”。苏州家家户户摆上瓶花香蜡,不设月宫符像,望空礼拜,小儿女“膜拜月下,嬉戏灯前,谓之斋月宫”。江浙一带中秋祭月有“烧斗香”的习俗。扬州小秦淮河,中秋节“供养太阴”,彩绘广寒清虚之府,称为“月宫纸”;又以纸绢作神像冠带,月饼上排列素服女子,称为“月宫人”;然后以莲藕果品祭祀。(《扬州画舫录》卷9)
45、最后,祝大家中秋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圆满,阖家欢乐!
46、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