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夏朝(97句)
夏朝
1、就目前来看,从近六十年来关于夏朝的考古发现中,可以得出明确结论,夏朝是明确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寒浞想趁乱逃走,不过还没跑出王宫就被少康的军队围住,被砍下了首级,少康终于报了杀父灭国的大仇。(夏朝)。
3、在尧、舜、禹统治时代,华夏部落联盟与苗蛮部落联盟为了争夺中原地区而发生的战争。战争持续数十年,与战争相伴的是文化的碰撞。战争后,华夏部落联盟在中原取得优势,华夏部落联盟与苗蛮部落联盟在血统、文化上进一步融合。伐三苗之战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4、事业爱情双丰收的少康无时无刻不在往向都城的地方,他实在是太想恢复祖先的荣光,给仇人严厉的惩罚了,他每天都训练着那500名士兵,力求把他们培养成职业军人。
5、那时候中国的河南地区还处于亚热带气候,有着大片森林湖沼,大象,猩猩,孔雀,犀牛,这些动物当时在那里一抓一大吧,简直就是打猎者的乐园。
6、少康中兴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出现以“中兴”二字命名的时代。少康是中国夏朝的第六代天子,其父相被敌对的寒促派人杀死。少康是遗腹子,凭借个人魅力,得到有仍氏、有虞氏的帮助,广施德政而得到夏后氏遗民的拥护。经过周密的策划,少康通过用间、行刺等手段,以弱胜强,最终战胜寒促父子,中兴夏朝。(夏朝)。
7、刘邦、项羽楚汉争霸时,冒顿又向北用兵,降服了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民族。于是,一个空前强大的匈奴部族出现了:
8、更有学者提醒,谈论早期文明时,“中国”就是一个危险而充满陷阱的词。中华文明——据一种说法——有五千年历史。可夏朝的开端(被夏商周断代工程推定为约公元前2070年)距今只有四千年。夏以前“满天星斗”的时代如何理解?另一种提醒在于,用“中国”(无论是否最早)来谈论三四千年前发生在东亚大地上的事情,想必是把那些文明当作我们的先辈而以单线进化的思路去上溯,可我们有没有把祖先当作“他者”来研究的可能和必要?
9、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农业是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土地制度是以井田制为主的奴隶主贵族国家所有制。井田制在西周以前已产生,到了西周有了较大的发展。
10、禹把会议的地点选在了今天河南省的涂山一带,当时禹的地盘其实也就大半个河南省和南部山西省,不过这已经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势力了。
11、二里头遗址平面示意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供图
12、在豷和奡的猛力打击下,夏相和招募的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夏相自己也被打死。他的妻子当时有孕在身,听到丈夫死了,立刻逃走,一直逃到了1个乡村,终于生下了1个健康的男孩---少康,他现在是夏王朝最后的希望了。
13、少康长大后为躲避浇的追杀又逃至有虞氏部(今河南商丘虞城),在那里任疱正主管膳食供应,并且娶部落首领二女为妻,得封地纶(虞城东)。
14、我们汉族在汉朝之前的名字叫华夏族,这个夏就来自夏朝,没有夏朝,我们华夏族的说法从何而来呢?说白了他们就是要从根上把你抹去。
15、尽匈奴风俗怪异,但匈奴人的战力却是毋庸置疑的。马背上长大的匈奴人,都在打猎中练就了高超的箭术。再加上全民皆兵的优势,这是当之无愧的骑射手民族。
16、 司马迁是一位十分严谨的历史学家,没有把握的事情,绝不落笔。 在《史记•三代世表》中,司马迁说:
17、 “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吾闻诸荣伊曰:‘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能至三百年乎?”孔子曰:“禹、汤、文、武、周公,不可胜以观也;而上世黄帝之问,将谓先生难言之故乎。”宰我曰:“上世之传,隐微之说,卒采之辩,闇忽之意,非君子之道者,则予之问也固矣。”孔子曰:“可也,吾略闻其说。黄帝者,少典之子,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齐叡,庄敦敏诚信,长聪明,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服牛乘马,扰驯猛兽,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作为黼黻,治民以顺天地之纪,知幽明之故,达生死存亡之说,播时百谷,时是尝味草木,仁厚及于鸟兽昆虫,考日月星辰,劳耳目,勤心力,用水火财物以生民。民赖其利,百年而死;民畏其神,百年而亡;民用其教,百年而移,故曰黄帝三百年。”
18、 禹让天下於奇子,奇子曰:"君言佐舜劳矣,凿山川,通河汉,首无发,股无毛,故舜也以劳报子。我生而逸,不能为君之劳矣。"
19、少康之子杼也是一位有作为的夏王。王朝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大,杼将都城迁往黄河以北的原(济源),之后为了征伐东夷部落,又从原迁往老丘(开封祥符区陈留镇)。
20、 宰我曰:请问禹。孔子曰:高阳之孙,鲧之子,曰文命。敏给克济,其德不回,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左准绳,右规矩;履四时,据四海,平九州,戴九天,明耳目,治天下。
21、太康失国后,与其弟弟仲康一同逃往东方,不久就病死了,仲康继承了夏朝的衣钵。仲康曾经试图灭掉后羿,但最终因为实力薄弱,反被后羿软禁,也是忧闷成病而死。仲康的儿子名字叫相,继位后基本上是到处东躲西藏,最后还是被后羿的宠臣寒浞追杀至死(后羿射日的传说可能跟后羿杀相有点关系,相由木目组成,是不是看起来有点像十日?一说盖因古书传抄之误)。后来因为后羿只顾四处游猎而荒废政事,被亲信寒浞杀死,寒浞由此取得王位。
22、随着岁月的流逝,少康逐渐长成了一个英俊的青年,他为了逃避寒浞的追杀,一直跑了一个诸侯国有虞氏那里,在那里他得到了盛情款待,有虞氏念及禹当年治水的功绩,不但给了他500名士兵,同时还把部族里的2个女子嫁给了他。
23、 禹通三江五湖,决伊阙,沟回陆,注之东海,因水之力也。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而尧授之禅位,因人之心也。
24、这个时期的行政区划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即从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开始。
25、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26、 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禹身决渎,斩高桥下,以致民利。
27、 第高度认同并十分尊崇禹铸九鼎。由此,有了“问鼎中原”的成语。《左传•宣公三年》:
28、原创 夏朝存在吗?这不是学术问题,而是人品问题
29、文化:自由空间:扩大边界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贾冬婷)
30、汉文帝登基不久,和亲后的匈奴,就又攻进了上郡,杀害汉朝边民。等到汉文帝,命灌婴聚集兵马8万反击时,匈奴人早就逃到了草原。
31、 我们知道,《尚书》中有“禹贡”一篇,《史记》、《汉书》皆引全文。其中,就包含着一个传颂千载的大禹治水的故事。
32、夏朝那时候的都城也就百十来间简陋的房子,外面围道墙,有地位的人会在房顶上加点稻草以便显示自己的身份,而当时夏朝也只是天下名义上的共主,地方诸侯在夏朝前2代统治者有能有威的时候服从夏朝指挥,可如今的夏朝天子实在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因此不少诸侯都已经开始不把夏朝的号令当回事,一旦首都被拿下,就相当于一个人被斩了首,而其他诸侯是不会出动1根指头来救援的。
33、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数以万计的殷墟甲骨文献先后被解读出来,证明了司马迁对殷商世系记录的高度准确性;证明了《史记》不仅对商代记录准确,而且对属于夏朝的诸侯国的商君世袭传承记录也是可靠的。
34、这种面对匈奴骑兵的无奈,持续了整整半个世纪。骏马弯刀的匈奴人,在汉文帝、汉景帝两朝,大规模入关就不下十次。每次匈奴入关,轻则攻破郡县,杀汉人数千;重则攻破雍泉宫,威慑都城长安。
35、大禹、启、太康、仲康、相、羿、寒浞、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36、▲点击上图,听一听李零为你道来他对“夏”的理解
37、 吴伐俎而宴,客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吴子使来好聘,且问之仲尼,曰:“无以吾命。”宾发币于大夫,及仲尼,仲尼爵之。既彻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为大?”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後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
38、不承认夏朝的学者可能都受到过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只要主子说没有,那就没有,但是表面上却要装着要用科学来证明,不能仅凭历史记载。
39、1990年,美国洛杉矶举办“夏文化国际研讨会”,这是首次在国外进行大规模夏文化研讨,考古学家邹衡前往参会。据邹衡回忆,会议开始后国内学者颇意外,原本准备的发言都是关于哪种考古学文化是夏文化,而大会中心议题竟是夏朝是否客观存在。会上学者大致分为三派意见,据邹衡的总结,第一派对夏朝持否定态度,不承认其客观存在,认为是神话传说的时代,“持这种意见者几乎都是欧美学者”;第二派肯定夏朝的客观存在,“持这种意见者基本上都是中国(包括台湾和香港)人或是有中国血统的美籍华人等”;还有第三派,他们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或不表态,持这种意见的“主要是日本学者”。
40、如果我们按照这个假设上推,那么就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41、 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國也,宜哉!《夏書》曰:‘惟彼陶唐,帥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亂其紀綱,乃滅而亡。’又曰:‘允出茲在茲。’由己率常,可矣。”
42、此后,卫青七战七捷,收复河南故地,建立朔方郡为前线基地。霍去病长驱直入,直扑匈奴王庭,封狼居胥而还。汉人的天敌自此衰落,一个民族由此诞生!
43、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遗址被申遗成功,证明了华夏文明早已深入到夏朝更早的年代。可这就让人搞不懂了,比夏朝更为久远的年代都已经获得了国际认可,为何一个400多年的夏朝却迟迟无法找到?
44、历经62年的考古挖掘,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看起来并无二致的小村落,却是打开夏王朝历史大门的一把“钥匙”。
45、有虞氏养国老於上庠,养庶老於下庠。夏后氏养国老於东序,养庶老於西序。殷人养国老於右学,养庶老於左学。周人养国老於东胶,养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
46、少康是相的遗腹子,相死的时候他还没有出生。虽然缺少了父爱,但是少康从小就很聪明,初懂人事后,母亲就告诉他祖上失国的惨痛经过,叮嘱他日后要报仇雪耻,复兴夏朝。从此,少康发愤图强,立志要夺回天下。长大后,他率领原来忠于夏朝的部落,攻克旧都安邑,诛杀寒浞,夺回了王位,夏朝复国。少康毕竟自幼历尽苦难,复国后能勤于政事,讲究信用。在他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大盛,各部落都拥戴他,夏朝再度兴盛,史称“少康中兴”。
47、 难道是儒家与诸子百家合谋,假装“论战”,编造一个虚假的朝代,通过数百年时间,共同伪造出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文化的夏朝?
48、史书上记载禹是用青铜铸造了九只鼎,但很遗憾的是其实这只是个传说,目前我们尚未挖掘出夏朝任何1只鼎,甚至那个时期的青铜器都没有,而中国更是到了商朝的时候才进入青铜时代。
49、 “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周以来乃颇可著。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盖其详哉。至於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故疑则传疑,盖其慎也。余读《谍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古文咸不同,乖异。夫子之弗论次其年月,岂虚哉!於是以《五帝系谍》、《尚书》集世纪黄帝以来讫共和为《世表》。”
50、 《世本》,大约是战国初完成的一部史书,幸运地传到了汉朝。《汉书•艺文志》说:“《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讫春秋时诸侯大夫。”遗憾的是,这部书在宋朝末年散佚,后世学者费尽千辛万苦,搜集古人引自《世本》的只言片语,形成辑本出版。
51、 所以,“考古人许某”质疑司马迁记载的真实性的言论和行为,是否应该是:“传说”的平方!
52、地点:鸣条(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一说在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之西)
53、 稍稍了解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写《史记》的,读一读那浩如烟海的注疏,那一个个索引,一部部地理志、水经注、钱币志……令人望洋兴叹!
54、 汉朝紧承春秋战国。由于天下太平,且不断以国家力量征集以前流散于民间的古代文献,所以,汉朝人手头的历史文献很多,学者们据此整理、编撰了不少史书。
55、 周王室也高度认同“大禹治水”这一事实。太子晋在给周灵王进谏时,也引用了这一故事。《国语•周语》:
56、几千年过去了,斟鄩故城早已埋入地下,成为人们难以寻觅的历史遗迹。1959年春,徐旭生先生在豫西一带寻找夏墟时,在偃师县城西南9公里处的二里头村南,洛河故道之阳,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引起了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的重视。
57、 近百年来,有些人不知掌握了什么铁板钉钉的证据,不仅否定了炎黄尧舜禹的存在,而且宣称:夏朝是个传说。
58、那么在二里头文化崛起的公元前1750年之前,华夏大地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呢?
59、 禹通三江五湖,决伊阙,沟回陆,注之东海,因水之力也。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而尧授之禅位,因人之心也。
60、 作为魏国国王的随葬品,显然是魏国官方所修的史书。该书一般称为《竹书纪年》,亦称《汲冢纪年》﹑《汲冢古文》或《汲冢书》。该书记载了从黄帝到周隐王十六年(472年)的史事。遗憾的是,该书于宋朝散佚(今有辑本)。
61、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 ,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扩展资料夏朝的行政区划
62、某个诸侯因为迟到几天就身死族灭,这在以前还没有前例,天下诸侯吓的目瞪口呆,这也标志着君主依靠自己的威望和品德控制天下开始向君主依靠武力和刑罚控制天下转变。
63、顺藤摸瓜的话,上面的“漏洞”也就比较多了。首先是大禹这个人的生存年代成为“疑问”。按照《史记》记载,大禹是和舜帝同时期的人,因为治理大洪水有功劳,积累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才被舜帝禅让,坐上了首领之位。
64、少康以此为根据地建立武装,发展壮大并最终杀回有穹国,杀寒浞及其子,返都斟鄩复国中兴。
65、从二里头村通往宫殿区的生产路,徐旭生先生一行最有可能在这一带确认了二里头遗址(蔡小川摄)
66、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67、“中国龙”的出土只是二里头遗址的冰山一角。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中国最早的“井”字形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车辙、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在62年的考古挖掘中,二里头遗址不断刷新着“中国之最”。
68、我们一般用上古时期来称呼尧舜以前的历史,也就是是指夏朝之前漫长的历史。那时候,社会生产很低下,人类进步也非常缓慢,经历了距今有170万年前到4000多年前的漫长时期。上古时期,完全没有文字记载,历史全靠一些神话传说和口口相传而流传下来。
69、直至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桀虽然有智有勇,但很残暴凶残,杀人成性,加上酗酒好色,劳民伤财,残害百姓。东边的商部落便趁机骑兵伐桀,灭掉了夏朝。
70、 屈原是楚王宗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
71、(2)关于夏朝遗址的发现,不止有二里头一处,还有新砦遗址和王城岗遗址。
72、主要指挥官:商汤、伊尹,夏桀夏朝重大历史事件与感悟夏朝历史故事:世袭制为何能取代禅让制?史上第一次篡权与中兴?
73、 孔子在描述了黄帝的功绩之后,解释说:黄帝制定礼仪教化百姓,教百姓播种五谷、蓄养家畜,因此他在位时,百姓得以寿终正寝(百年);他死后,百姓终身(百年)供奉他的神主;后人终身(百年)推行他的教化,所以说黄帝在位三百年。”
74、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最早记录了夏朝的历史和世系。但因为司马迁生活的西汉武帝时期,距离夏朝建立已经过去两千年的时间;再加上司马迁对于较为久远的史料的来源,很多都是根据民间口耳相传、历代流传下来的,很难记载确切,所以难免引人怀疑。史记
75、 吴伐俎而宴,客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吴子使来好聘,且问之仲尼,曰:“无以吾命。”宾发币于大夫,及仲尼,仲尼爵之。既彻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为大?”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後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
76、 上过中学的人,都学习过《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战国时期的齐威王当不陌生。齐威王(约前378年-前320年)也坚称自己为黄帝之后。他留给后世一个青铜器“陈侯因齐敦”,其腹内铸有铭文:
77、现在有关夏朝的史料,主要见于《史记·夏世家》和《竹书纪年》,在《尚书》《孟子》《周礼》《左传》《国语》等典籍中,亦偶有提及。由这些片段史料,人们只能知道夏朝历史上发生过大禹治水、禹受舜禅、夏启夺位、太康失国、少康中兴,以及夏桀暴政等不多的几件大事。即使如此,古人对夏朝的存在依旧深信不疑。直至民国时期,顾颉刚发起“古史辨”运动,中国学界开始重新检讨上古史事,其中即包括了对夏朝真实性的怀疑。
78、 唐孔颖达说:“《礼记》总陈虞、夏、商、周,则是虞、夏、商、周各有当代之礼,则夏、商亦有五礼。”
79、 汉朝学者认为,《史记》是对历史的“实录”。《汉书•司马迁传》:
80、复制下面的任一链接,然后粘贴到浏览器打开。
81、而更大的问题在于二里头文化的时间上限,远远达不到夏朝的国祚时长。
82、鲧禹治水或大禹治水是中国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授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83、但是,为了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便要推翻这一理论。顺着商朝的祖先以及周朝的祖先开始往上推,两者都是大禹部落联盟的组成者之一。
84、二里头遗址玉礼器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供图
85、事实上,田野考古条件艰苦,周期长、任务重,要潜心扎根下来并不容易。赵海涛坦言:“考古在外界看来比较有意思,但这项工作需要沉下来心来。”正是一代代考古队员的坚守,让世界得以见证“中国最早王朝”的神秘面貌。
86、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芬)——芒(荒)——泄(世)——不降——扃(局、禺)——胤甲——孔甲——皋(吴、皋苟)——发(发惠)——履癸(桀)
87、著名考古工作者许宏教授在著作中对此定论道:“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一二百年时间里,也就是文献中的夏王朝前期,考古发现的中原地区各类群体间互不统属,战乱频仍,考古学上看不到与传世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
88、夏朝建立初期政权并不稳固,而且夏启这个人天天耽于饮酒作乐,在位十年就死了,传位给儿子太康。太康自小跟着父亲启享乐,即位后生活比启还荒淫腐败,也只顾饮酒游猎,不理政事。有一次,太康带着家属、亲信去洛水北岸游猎,一去就是三个月,回来发现都城都被人攻占了!原来是有个叫“有穷氏”的部落首领“神射手”后羿(可能就是传说中射日的后羿)乘机起兵,夺取了政权,史称“太康失国”,夏朝自此中断了四十年。
89、现在有关夏朝的史料,主要见于《史记·夏世家》和《竹书纪年》,在《尚书》《孟子》《周礼》《左传》《国语》等典籍中,亦偶有提及。由这些片段史料,人们只能知道夏朝历史上发生过大禹治水、禹受舜禅、夏启夺位、太康失国、少康中兴,以及夏桀暴政等不多的几件大事。
90、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止,中国奴隶社会延续了一千五六百年左右。
91、 襄王使邵公过及内史过赐晋惠公命,吕甥、郤芮相晋侯不敬,晋侯执玉卑,拜不稽首。内史过归,以告王曰:“晋不亡,其君必无後。且吕、郤将不免。”王曰:“何故?”对曰:“《夏书》有之曰:‘众非元後,何戴?後非众,无与守邦。’在《汤誓》曰:‘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在《盘庚》曰:‘国之臧,则惟女众。国之不臧,则惟余一人,是有逸罚。’如是则长众使民,不可不慎也。”
92、经炎黄华夏之“人文初祖”再到尧,舜,禹时期,当时的部落合盟,他们是由参加联盟的各氏族部落酋长的推荐,挑选舜当的继承人。我们的祖先当时还处在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后期,虽然是酋长,却并没有将职位和权力当成自己的特权,只是负责领导百姓。
93、启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从此天下由“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下有个叫“有扈氏”的部落不干了,他们对启破坏禅让制的做法十分不满。启刚即位的时候在钧台(地名)大宴各地部落首领,“有扈氏”则怒而不去,于是启以“恭行天之罚”的名义讨伐不服从他的“有扈氏”,他们大战于甘(地名),启击败了“有扈氏”,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的奴隶制王朝——夏朝。
94、 1937年清明节,毛泽东亲自撰写了祭文,中共中央派林伯渠为代表到黄帝陵举行隆重的祭扫典礼。
95、据《左传》记载“执玉帛者万国”参加了涂山会盟,可见夏部落当时已有十足的号召力。所以,中国在夏朝之前的历史是尧舜时期。传说的时代:三皇五帝。华夏文明形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那些早期的历史,是大家口口相传的,也因此有了很多神话,神话中有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的说法。
96、而陶寺和二里头之间,却还有近200年的时间无法解释,因此,大禹如果接替了舜帝,那他也不能活200来年,按照当时的医疗条件看的话。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